天博全站app下载地址在哪

米格1.44: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本可能是什么样子_机动飞行_雷达_架飞机


发布日期:2025-08-19 08:03    点击次数:184

想象一架战斗机,它能在400公里外发现目标,在接近人体极限的边缘执行机动飞行,而且从外观上看就像一团飞行的暗影。这样的战斗机确实存在——它甚至还飞上过天空。但最终却未能投入量产。它的名字是米格 1.44。

米格 1.44 在2015年MAKS航展上

这架飞机的故事,就像一出悲剧,在帝国解体、资金短缺以及同一行业内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上演。

如果你是2000年时关注俄罗斯航空计划的那一批人,你或许会记得,在茹科夫斯基的格罗莫夫飞行研究院机场,一架奇特得几乎像来自未来的飞机升空了。那是米格 1.44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试飞——这架本应成为俄罗斯首款第五代战斗机的飞行器。

展开剩余87%

米格-MFI 的四视图

米格-MFI 的四视图

早在1970年代末,当苏联刚刚开始意识到航空技术正迅速发展时,一个问题浮出水面:是时候更换战斗机了。苏-27和米格-29固然优秀,但它们属于第四代。必须研制出某种全新概念的战斗机。于是,尽管过程不快,“I-90”计划诞生了——即“1990年代战斗机”项目。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该框架下,米高扬设计局(ОКБ МиГ)和苏霍伊设计局(ОКБ Сухого)都开始研发各自的第五代战斗机方案。

米格-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四视图

米格-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四视图

米格1.44就是该计划的一部分,其代号为“MFI”——多用途前线战斗机。这听起来气势十足,但背后有着一个非常现实的目标:打造一款能在未来空域中拥有绝对制空权的飞机。为此,它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超机动性 超音速巡航能力 雷达隐身能力 高度集成的机载系统 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运行经济性

听起来简直像是梦想。可我们都知道,梦想……并不总能成为现实。

气动布局与外观设计

这架飞机采用了“鸭式布局”——即机头前部安装有前置水平尾翼。这种设计可以提升机动性,并在大迎角飞行时增强稳定性。主翼为三角翼,具备可变几何结构,使其在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中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飞机机体宽大,进气口庞大,整体看起来几乎是扁平的。

飞机机体宽大,进气口庞大,整体看起来几乎是扁平的。

米格1.44的整体外观即使在资深专家眼中也显得格外不同寻常。它机身宽大,进气口巨大,外形近似扁平。这种设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工程理念: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优化空气动力性能、并针对无加力超音速巡航能力进行了优化。

技术参数:承诺了什么,又实现了什么

让我们来谈谈数字。它们总比华丽的词藻更能说明问题。

长度:17.3 米 翼展:11.99 米 最大起飞重量:23.5 吨 发动机:2 × АЛ-41Ф(双涵道加力涡喷发动机,具备推力矢量控制) 加力推力:每台发动机 18,000 公斤力 最大速度:最高可达 3210 公里/小时(约为马赫 2.7) 实用航程:4000 公里 雷达反射面积(ЭПР):小于 0.3 平方米 战斗载荷:最多可携带 1600 公斤武器,具备在机身内部分布 12 枚导弹的能力

俄罗斯空军,144,MiG-1.44 的解体状态图

俄罗斯空军,144,MiG-1.44 的解体状态图

这些都是非常雄心勃勃的数字,尤其是在当时的背景下。但并非所有数据在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例如所谓的“超音速巡航”更多是理论指标,至今没有任何关于该机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长时间飞行的实测数据出现。

雷达与机载设备

其中一个关键部件是Н014雷达——一款配备相控阵天线的设备。按设计,它能够在最大250公里的距离上发现雷达反射面积(RCS)为1平方米的目标,可同时跟踪多达40个目标,并可同时攻击其中最多20个。从理论上讲,这比苏联前一代系统是一次进步。

MiG-1.44 正面视角

MiG-1.44 正面视角

但在现实中,当时的电子技术尚无法充分发挥这款雷达的潜力。此外,与美国的同类产品不同,Н014并非全数字化,也没有达到相同程度的自动化水平。这直接影响了战斗环境下的决策速度。

武器系统:隐藏的威力

米格1.44的一大关键特点是配备了 内部武器舱。这不仅降低了雷达反射截面积(ЭПР),还能在挂载武器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气动性能。内部可安装:

12枚R-77中距空空导弹(BVR——超视距打击),射程可达100公里; 或 8枚R-73近距格斗导弹,配备红外制导弹头; 此外,还可以挂载 制导炸弹和对地导弹,用于对地打击任务。

图:2015年MAKS航展

图:2015年MAKS航展

另外,飞机还预留有 8个外部挂点,可安装更多武器。但一旦使用外部挂载,就会失去隐身性能上的优势。

首飞与后续试验

首飞于2000年2月29日进行,由试飞员瓦列里·戈尔布诺夫(В. Горбунов)驾驶。飞行持续了大约18分钟,据他说,这架飞机“令人惊讶地听话”。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第二次飞行在2000年4月27日进行,这次测试包括起落架的收放以及系统检查。

但在此之后,试飞几乎停止。原因是缺乏资金、发动机和电子设备。

但在此之后,试飞几乎停止。原因是缺乏资金、发动机和电子设备。

更重要的是,缺乏国家支持。与此同时,竞争对手——S-37(后来成为苏-47)早在1997年就已经首飞。而到了2002年,政府决定启动“前线航空系统”(ПАК ФА,即苏-57)的研发计划,这也为米格1.44的项目划上了句号。

项目结束后留下了什么

米格1.44唯一的原型机曾长时间停放在茹科夫斯基的露天场地。后来它被转移到了机库中,但已经无法恢复(说实话,也没人真正尝试过修复)。尽管如此,该项目仍然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技术成果,有可能在未来派上用场。

一些专家认为,米格1.44所开发的技术可能被用于苏-57的研制项目中。即使现在依然有一部分俄国人认为,这些资料可能曾转交给“东大”,间接影响了歼-20的研发。

2015年,“米格”公司曾宣布可能重启轻型战斗机项目,并可能以1.44的技术为基础。但目前,这仍然只是一个设想。

总结

还有一部分俄国本土作者认为,米格1.44 依然是“技术领先于时代、却被现实所摧毁”的经典案例。

发布于:黑龙江省